什么是教育
3月15日下午,去师大教科院听刘铁芳教授的一堂视频录像试教课。《什么是教育》即将成为全球的视频公开课,应该说是代表了湖南师大的水平,也代表了中国教育当前的高水平。
试教之前,铁芳教授先听取大家对六讲内容的建议。包含六个要素:学生、教师、教育、教学、学校、校长。大家都觉得《什么是教育》虽然很直白,但是也十分的简明扼要,直指铁芳教授公开课的核心概念。
接着,铁芳教授开始讲第一讲的内容《什么是教育》,首先,他指名一位学生说说自己在学校中经历过的一个事件。我见没有人发言,就站起来说起了自己小学生活的一个片段:“记得有次语文课,我写完作业后有些无聊,看见老师走出教室,可能拿教具去了。我侧过头,看着同桌的男孩正在专注的写字,忽然觉得他的耳垂肉呼呼的,很好玩,于是,我伸出手使劲拽了拽他的耳朵,恰巧在这个时候,老师从后门走进了教室,正好看到了我这个顽皮的动作,我瞬间害怕起来,可是,老师没有打我,也没有罚我,只是轻轻地伸出手指,在我脑门上抚摸了一下。时光流转,这件事一晃就过去了二十多年,可是那充满紧张、忐忑、庆幸、感激的一幕永远留在我的脑海里,老师不经意的一拂让我明白了,原来,宽容就是一种深深的爱。”
铁芳教授问我:你还记得那天课上学过的知识吗?我说,不记得了。铁芳教授小结说:是啊,爱因斯坦说:能忘掉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学到了其他的东西,才算是教育。离开学校之后,我们最忘不掉的是什么?应该是搅动了我们心灵的事物。由此可见教育是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的事物。教育的形式是建立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教育的内涵就是在人的灵魂深处的活动。
接下来,铁芳教授带领我们从人类历史长河中寻找教育的记忆。一起研究苏格拉底与安提丰的一段对话。
安提丰说苏格拉底不接受酬金可能是一个正义的人,但决不是一个明智的人,苏格拉底回答:安提丰,正如别人所欢喜的是一匹好马、一条狗或一只鸟一样,在更大的程度上我所欢喜的乃是有价值的朋友;而且,如果我知道什么好的事情,我就传授给他们,并把他们介绍给我所认为会使他们在德行方面有所增长的任何其他教师。贤明的古人在他们所著的书中遗留下来的宝贵的遗产,我也和他们共同研讨探索,如果我们从古人的书中发现什么好的东西,我们就把它摘录出来,我们把能够这样彼此帮助看为是极大的收获。
铁芳教授让大家说说对这段话里哪个词语有自己的感悟。大家纷纷发言:德行、有价值、欢喜……没说到一个词语,铁芳教授都能对这个词语所蕴含的教育哲理进行一番阐述。最后他小结:苏格拉底的这段对话可以说展示了其所代表的理想教育的要义:一是朋友式的交往以及对贤明的古人所著之书的共同研讨探索;一是对“好的事情”、“好的东西”的发现。前者指涉日常生活形式,教育非它,不过是与“有才德的人交朋友”而已;后者指涉对日常生活的超越,教育乃是对美好事物的寻求,敞开生活的可能性。苏格拉底立足于对日常意见与假象的反驳,力求引导对纯粹事物的认识,从而把人的心灵引向卓越与崇高。
由此总结,教育就是把普通人的爱欲引向更高的地方,教育的灵魂便是对美善事物的追求。
随后,铁芳教授引经注典谈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从小要有幸福和乐观的感受,才能成为有教养的人。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心灵和生活的能力。教育是灵魂的事业,教育建立在人与人的生动交往。因此,我们要扩大师生的交流,扩展生活中的自由交流。而教育的品质和闲暇有很大的关系,教师的心态也要闲暇一点,闲暇出智慧。
最后,铁芳教授与大家谈教育的艺术。教育如果远离了人的生活,也远离了人的灵魂。教育回到诗经便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回到孔子,便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改变自己,首先要改变我们的心灵。
这堂课的容量大,信息海量,足可以见铁芳教授的阅读面十分广泛,而且,作为大学公开课,他十分注重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确是上得很棒啊。虽然我记录不全,但是自己感觉收益很大,尤其对于教育这么宽泛的词语有了定义性的理解,真为自己能成为铁芳教授的蹭课学生而高兴。
评论